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开云日用陶瓷“出口劫”突袭泉州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3-12-19 23:46:34 浏览:

  开云欧盟的反倾销调查,对德化陶瓷业来说,是一个考验,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开拓国内市场为企业多开一条路

  3月1日,提交反倾销调查问卷的截止日期,德化县的52家涉案企业,绝大多数参与应诉,原因很简单:如果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,很多企业只有倒闭一路可走。

  对于德化县绝大多数企业来说,在接到行业协会、政府主管部门的通知之前,“反倾销”还都是停留在媒体报道上的事情,哪怕是开过了应诉协调会,对于“反倾销”的原因和后果,也还不甚了然。

  一场贸易摩擦已经无法避免,眼下大多数企业担心的是如何在早已微薄的利润中,挺过这一劫?毕竟放弃欧盟,开拓新兴市场,对于尚未成规模的企业来说还不太现实。

  “非常想不通的一点是对陶瓷餐具进行反倾销,对欧盟国家和地区的企业,能有多大的帮助?我感觉这件事情会给当事双方带来的影响,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。”福建省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庆水告诉记者,这次反倾销从传言、预警到立案,前后不到一周,至今留给他的感觉是两个字:意外。

  2月16日开云,欧盟委员会发布立案公告,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厨餐具进行反倾销调查,涉案产品海关税号为69111000、69120010、69120030、69120050、69120090,调查期为2011年全年。根据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文件,福建企业出口欧盟27国的2011年出口额18万美元以上的共有31家,总计3224.32万美元,泉州地区占了16家。

  统计数字显示,涉案超过百万美元的8家企业分别是厦门智中精密研磨科技有限公司、泉州建文艺礼品有限公司、福建省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、厦门鑫五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、福建省德化臻峰陶瓷有限公司、福建省德化县宏达陶瓷有限公司、福建省泉州市宏盛集团公司、福建省泉州得盛集团有限公司。

  在这场行业劫难中,德化陶器企业成为重灾区。记者从德化县经贸局外经股获悉,全县涉及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共有52家,出口总额1804.67万美元,“泉州占了福建的70%,德化占了泉州的80%,欧盟又是德化日用瓷、工艺瓷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之一,如此大规模被波及,还是第一次”。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确认了这一消息之后,德化县马上会同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组织涉案企业,协调抱团应诉。

  也就是在参加了协调会之后,许庆水才第一次比较全面的知道目前对欧盟出口日用瓷的情况,“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7亿美元,福建大约4000万美元,这样一个小行业,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?”这对那些出口只有几千、几万美元的企业来说,基本上断了路。

  在欧盟的反倾销调查立案公告发出后,泉州得盛集团有限公司的女老板周冬菊,很快就接到欧洲一部分代理商的电话,“他们也担心这次反倾销调查之后的价格影响啊!”实际上,目前大多数德化日用瓷出口企业,跟国外市场的直接接触并不多,很多判断都来自于进出口公司、代理商、批发商、网上报价等二手信息,对于欧盟市场的陶瓷餐具销售竞争态势、本地与进口产品的品牌差异、销售渠道控制等也处于“听说”状态。这直接造成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后,企业的阵脚显得慌乱。

  2月22日下午,由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商会主导的“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反倾销调查应诉协调会”在德化县召开,省经贸厅、市外经贸局、德化县政府均派员出席,还有来自上海、北京两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。协调会的决定是,由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商会、德化县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商会和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等商、协会牵头,组织企业抱团应诉,并统一聘请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代理应诉工作。

  福建省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黄健民告诉记者,截至3月1日,商会的83家涉案会员企业中,共有58家企业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应诉,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了调查问卷。针对此次反倾销调查,商会先后于2月9日、13日、16日和22日分别在福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德化召开四个片区会员企业座谈会,通报了相关信息,鼓励企业要积极、主动地参与应诉,但依然有部分企业不愿参与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,就是还没看清楚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和反倾销税带来的打击。

  长期关注、挂钩陶瓷行业发展的德化县政府副调研员黄发建介绍,德化陶瓷由传统瓷雕、日用陶瓷、工艺陶瓷三大部门组成,其中日用瓷、工艺瓷以出口为主。这次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厨餐具陶瓷,属于日用瓷的一部分,因为直接同食物接触,在产品质量方面也要求相当高,最为直接的就是铅、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控制,“成本是不低,但企业长期以来从事加工生产,掌握了成本控制的方法。要是都低于成本价销售,企业不赚钱怎么生存?”

  整个德化日用瓷的出口,已经超过1亿美元,其中绝大多数是厨餐具,这次提起反倾销调查的欧盟,是德化日用瓷最主要的两个出口市场之一,如果败诉或被征收高额平均税,对很多出口企业而言,将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
  价格战,在德化陶瓷乃至全省的陶瓷出口企业中,并不是什么秘密,“但都有一个利润底限,否则只能选择放弃”。带着德化陶瓷最早走出国门的德化第五瓷厂负责人温先生告诉记者,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口浪潮掀起来之后,企业直接的价格战就没有停止,“如果你对比一下20年前和现在的价格,其实没有多大的变化”,当时1美元一个盘子,现在差不多还是这个价格;这当中的秘密,“就是利润缩水了,当时可能有3到4倍的利润,但现在可能只有10%的利润”,这自然会引起外国政府的注意,但是对于国内的企业和行业而言,规模和市场壮大了,产值还是继续上升。

  对于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而言,目前13%的出口退税成为重要的利润源,但这种信息并非秘密,甚至在价格谈判中屡屡成为国外采购商的筹码。

  “如果在这次应诉途中应对不成功的话,那么会有大批的企业会在反倾销之后倒闭。”出席协调会的北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向东,此前已有过相当多的代理经验和案例,实地走访了生产企业之后,发出如此警示。

  涉案的德化陶瓷企业,出口额最高的是德化县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,约为430万美元;出口额最低的是德化县宏宇陶瓷有限公司,仅为448美元。除了5家出口额上百万美元的,其他主要集中在30万到60万美元和10万美元左右,还有十余家企业出口额低于5万美元。“正常来说,出口额处于中间段的企业,压力最大。既没有大企业的实力,又不能像小企业直接放弃。”德化县商会相关人士如此总结走访时企业负责人的感受。

  反倾销对于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,可以说是谁都不想遇上的事,一旦遇上反倾销,企业又该如何保护自己?反倾销是不是对每个出口企业都很不利?在向东看来,反倾销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柄双刃剑,每一次反倾销之后,所在行业都会进行洗牌。

  “实际上,要证明的最本质的两点,一是没有低于国内市场价格,二是没有低于成本价。”向东分析,一方面,如果这些企业没有积极应诉或者应诉失败,都将面临被征收反倾销税,出口产品将被挡在欧盟市场之外,大量从业人员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;另一方面,对素质高、有远见、有能力的企业是绝佳的机会,此类案件并不少,经历了反倾销并胜诉的企业,一夜变成全国最大、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,“你的税率比较低,进口商会蜂拥地找到你。”

  每一次遭遇反倾销调查,都是行业的一次洗牌。许庆水认为,被洗掉的企业留下的空间,不应该被滥用,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实力,更应该肩负起责任,扎实往高端化、品牌化方向走,而不是幸存者一窝蜂地涌上去甩卖廉价货,这样只能迎来第二次反倾销。

  实际上开云,对于这场反倾销调查,尽管还是出乎企业的意料,但对于国外市场的重新审视、如何增强企业的抵抗力,已有不少企业做出了尝试,在外贸之余开始了内销之路。

  在德化县陶瓷街,一家黑、黄相间的陶瓷专卖店,以其极具质感的外装修成为一道风景,吸引到很多的眼球,这就是在2010年开设的优巢专卖店,所有者是泉州得盛集团有限公司,同样是本次反倾销的涉案企业之一,2011年出口欧盟金额超过116万美元。

  “早几年我们就做了判断开云,不只是欧盟的市场疲软,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容乐观,一是整个出口环境不理想,二是出口利润的持续下跌。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尽管没有料到会是反倾销这种形式,但对欧盟市场的变化早就有了准备,并试图通过开拓国内市场的方式为企业多开一条路,打出了“优巢”品牌,并迅速在家居礼品市场打开了销路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地也有较好的销售市场。

  这几年来,德化陶瓷“外转内”的企业还有协发光洋全速进军酒店餐具,儒苑陶瓷进军礼品市场,宏晟陶瓷开创鼎晟红,第五瓷厂扩展自生釉骨质瓷,在各自的领域里均有所斩获。“在市场开拓、品牌打造等方面,很多是相通的,内外经验完全可以结合。”德化县商会秘书长赖耀清分析,或许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样,反倾销也是一次机会。

  记者从德化县工商局获悉,今年协发光洋、得盛集团双双获得国家工商总局“中国驰名商标”认定,这两家企业原本都是纯出口型企业,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拓,对于品牌建设的需要也开始凸显,并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,获得了这一权威认定;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打造的需要,这几年在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方面,也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。


 

Copyright© 2022-2024 开云「中国」- 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 备案号:赣ICP备19013707号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