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开云原始版本的3D打印:清艺博“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”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05-08 15:30:23 浏览:

  开云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,就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。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,大概是石器和木器。石器可以敲出尖锐的刃,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刀具;木器可以看作人类手臂的延伸,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无法抵御一根笔直木棍的诱惑。

  但是石器和木器都不完美:石器又脆又硬,加工的方法是打制或者磨制,以至于古人无法对石器进行非常精细的形态调整;木器是有机材质,容易腐朽导致耐久性不强。有没有既方便塑形,耐久性又强的材料呢?

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古人可能在观察用火的时候发现,火烤过的黏土会变硬。于是古人把黏土加水调和以后,手工捏制成形或者在陶轮上塑形,再用火经过几百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成陶器。

  我们现在到博物馆去,可以看见烧成红色、灰色、黑色或者白色的陶器,这是因为原料、用火的温度以及陶窑环境造成的。

  在烧制最后的阶段将窑温缓慢降下,胎土中所含铁的成分氧化,可以烧成红陶;将陶窑加以密封从而阻止氧气外溢,铁被还原,就烧成了灰陶;用一定的方式渗碳,则可以烧成黑陶;用富含氧化铝而含铁量较少的黏土为原料,可以烧成白陶(引自许宏《最早的中国》)。

  刚开始的陶器没有什么装饰,后来,创造力丰富的先民们又在陶器的表面用图案或者纹饰装饰陶器。结合各地不同的信仰、风俗、技术和审美等因素,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。

  对于研究无文字的史前时代纷繁的文化类型和族群,陶器的类型学、年代学和图像学,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  随着人类对火的了解,烧制温度的提升,还有烧制技术的提高,釉陶随着陶器的烧制逐渐产生,这与玻璃技术的演进几乎是同步的。

  基本上世界所有主要文明都各自发现了制陶技术开云,但唯独在中国最终发展产生了瓷器,这是“火与土”结合出的更高级的状态。瓷器,是用取代了黏土的瓷石(porcelain stone)、高岭土(kaolin)、长石(feldspar)、石英石(quartz)、莫来石(mullite)等材料来制坯,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,在炉窑内经过约一千三四百度的高温烧制而成。

 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献《周礼·考工记》中,就把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称为“抟埴之工”,汉郑玄注曰“抟之言拍也;埴,黏土也”,意思是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,这是陶器制作的首要步骤。今天,清华艺术博物馆以“抟埴之工”为主体,为我们带来了“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”展。

  展览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约270件陶瓷类文物为主,时间维度跨越了6000年,空间维度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,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,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、伊朗高原及其周边、印度河流域文明、地中海区域、中亚的晚期彩陶开云、伊朗前期、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。

  大家可以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、不同区域的展品中,欣赏当时制作工艺之精美,也可以从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中,窥见中国之外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,从而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,特别是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互鉴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。

  近年来开云,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举办了两次特展,2022年举办“异彩纷呈: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”,2023年举办“攻金之工: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”,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,先后呈现了“火与砂”创造的玻璃艺术、“火与金”创造的金属艺术。今年两馆再度合作,呈现“火与土”创造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艺术,实现了策划“火与文明三部曲”展览的学术构想。

 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(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、文字图形等),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、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,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汽车一路狂奔驾驶座却空无一人,副驾还坐着未系安全带的孩子。理想客服:太危险!要坚决杜绝这样的操作


 

Copyright© 2022-2024 开云「中国」- 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 备案号:赣ICP备19013707号

搜索